来源:新闻午报 “1955-2005从时间上走来———上海牌手表50周年回顾展”昨天在上海市城市规划馆落下帷幕。从中国人自己试制的第一块细马机械手表,到当今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先进的陀飞轮精品表,“上海”牌这块响当当的老牌子,在向市民述说它5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全国老百姓都以戴上海牌手表、骑永久牌自行车、听红灯牌收音机为荣的年代。
第一只国产细马手表
展馆最内侧的一个展台内,静静地躺着一块微微发黄的老手表,表面上一行细细的字———“第一次试制样品”表明了它曾经的辉煌,这是1955年9月26日上海试制成功的第一只国产长三针细马手表。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是它那根跃动着的带有红色箭头的秒针,让人感觉到它活力依旧。
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家璋告诉记者,“马”是手表的“心脏”,“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当时的上海已经能制造粗马手表了,但是这种表比较容易磨损并导致走时不准。而“细马”是用钻石或者人造宝石制成的,更耐久。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受到一些国家的制裁和封锁,1955年,上海轻工系统调集了28个单位的58名能工巧匠,白手起家,用土办法试制成功第一只细马机械手表,拉开了民族手表制造业发展的序幕。
首次试销市民排队抢购 195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上海生产的手表有叫“和平”牌的,还有叫“东方红”牌的,1958年以后统一为“上海”牌。
1958年7月1日,上海牌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首次试销,60元一块。“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连续走36小时……”试销柜的展示牌上一一列举了手表的好处。《新民晚报》当天的报道称,数百市民在第三百货商店排队抢购“上海”牌手表,更多没有买到的市民只能留下来写预购单。
获封“中国第一名表”
展馆里,挂着一幅老式上海牌手表的图片。这是周恩来总理戴过的手表。
“什么时候能戴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这曾是周恩来总理的期盼,当他听闻上海牌手表生产出来后,非常兴奋,很快就给自己买了一块。从此,这块上海牌手表就一直伴随周总理,直到他逝世。
展览现场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眼中最好的轿车是“红旗”牌;最好的国产手表就是“上海”牌了。周恩来总理不论什么场合都戴着那块手表,每当有人问及时,他都要夸上一番,“上海”牌手表因此名声大噪。“上海”牌手表也因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荣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名表”。
这位老先生还回忆说,周总理戴的这块手表在当时售价大概为120元,全国统一价。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要买一块100多元的手表得攒上半年多。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算得上是“高品位”一族了,当时有的年轻人甚至觉得,能拥有一块14钻的“上海”牌手表就不枉此生了。所以在那个年代,上海牌手表和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一起被称为结婚“四大件”。也正因为这样,上海牌手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
老牌子焕发第二春
80年代后,上海牌手表开始受到欧洲名表及日本电子表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牌手表似乎已经带着它的时代气息一同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今天,找准了发展方向的上海牌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一款堪称制作工艺世界一流的上海牌陀飞轮精品表。它精巧细致到无与伦比的外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它的价格也令人咋舌———10万元人民币。据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专为上海牌表50华诞制作的珍藏版手表全球限量发行50只,目前已被预订了10余只。据介绍,此前刚有一位马上就要返程的外地商人愿意用现金现场付款买下这只样表,遗憾的是,样表概不出售。 来源:新闻午报 “1955-2005从时间上走来———上海牌手表50周年回顾展”昨天在上海市城市规划馆落下帷幕。从中国人自己试制的第一块细马机械手表,到当今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先进的陀飞轮精品表,“上海”牌这块响当当的老牌子,在向市民述说它5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全国老百姓都以戴上海牌手表、骑永久牌自行车、听红灯牌收音机为荣的年代。
第一只国产细马手表
展馆最内侧的一个展台内,静静地躺着一块微微发黄的老手表,表面上一行细细的字———“第一次试制样品”表明了它曾经的辉煌,这是1955年9月26日上海试制成功的第一只国产长三针细马手表。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是它那根跃动着的带有红色箭头的秒针,让人感觉到它活力依旧。
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家璋告诉记者,“马”是手表的“心脏”,“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当时的上海已经能制造粗马手表了,但是这种表比较容易磨损并导致走时不准。而“细马”是用钻石或者人造宝石制成的,更耐久。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受到一些国家的制裁和封锁,1955年,上海轻工系统调集了28个单位的58名能工巧匠,白手起家,用土办法试制成功第一只细马机械手表,拉开了民族手表制造业发展的序幕。
首次试销市民排队抢购 195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上海生产的手表有叫“和平”牌的,还有叫“东方红”牌的,1958年以后统一为“上海”牌。
1958年7月1日,上海牌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首次试销,60元一块。“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连续走36小时……”试销柜的展示牌上一一列举了手表的好处。《新民晚报》当天的报道称,数百市民在第三百货商店排队抢购“上海”牌手表,更多没有买到的市民只能留下来写预购单。
获封“中国第一名表”
展馆里,挂着一幅老式上海牌手表的图片。这是周恩来总理戴过的手表。
“什么时候能戴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这曾是周恩来总理的期盼,当他听闻上海牌手表生产出来后,非常兴奋,很快就给自己买了一块。从此,这块上海牌手表就一直伴随周总理,直到他逝世。
展览现场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眼中最好的轿车是“红旗”牌;最好的国产手表就是“上海”牌了。周恩来总理不论什么场合都戴着那块手表,每当有人问及时,他都要夸上一番,“上海”牌手表因此名声大噪。“上海”牌手表也因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荣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名表”。
这位老先生还回忆说,周总理戴的这块手表在当时售价大概为120元,全国统一价。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要买一块100多元的手表得攒上半年多。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算得上是“高品位”一族了,当时有的年轻人甚至觉得,能拥有一块14钻的“上海”牌手表就不枉此生了。所以在那个年代,上海牌手表和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一起被称为结婚“四大件”。也正因为这样,上海牌手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
老牌子焕发第二春
80年代后,上海牌手表开始受到欧洲名表及日本电子表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牌手表似乎已经带着它的时代气息一同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今天,找准了发展方向的上海牌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一款堪称制作工艺世界一流的上海牌陀飞轮精品表。它精巧细致到无与伦比的外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它的价格也令人咋舌———10万元人民币。据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专为上海牌表50华诞制作的珍藏版手表全球限量发行50只,目前已被预订了10余只。据介绍,此前刚有一位马上就要返程的外地商人愿意用现金现场付款买下这只样表,遗憾的是,样表概不出售。来源:新闻午报 “1955-2005从时间上走来———上海牌手表50周年回顾展”昨天在上海市城市规划馆落下帷幕。从中国人自己试制的第一块细马机械手表,到当今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先进的陀飞轮精品表,“上海”牌这块响当当的老牌子,在向市民述说它5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全国老百姓都以戴上海牌手表、骑永久牌自行车、听红灯牌收音机为荣的年代。
第一只国产细马手表
展馆最内侧的一个展台内,静静地躺着一块微微发黄的老手表,表面上一行细细的字———“第一次试制样品”表明了它曾经的辉煌,这是1955年9月26日上海试制成功的第一只国产长三针细马手表。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是它那根跃动着的带有红色箭头的秒针,让人感觉到它活力依旧。
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家璋告诉记者,“马”是手表的“心脏”,“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当时的上海已经能制造粗马手表了,但是这种表比较容易磨损并导致走时不准。而“细马”是用钻石或者人造宝石制成的,更耐久。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受到一些国家的制裁和封锁,1955年,上海轻工系统调集了28个单位的58名能工巧匠,白手起家,用土办法试制成功第一只细马机械手表,拉开了民族手表制造业发展的序幕。
首次试销市民排队抢购 195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上海生产的手表有叫“和平”牌的,还有叫“东方红”牌的,1958年以后统一为“上海”牌。
1958年7月1日,上海牌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首次试销,60元一块。“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连续走36小时……”试销柜的展示牌上一一列举了手表的好处。《新民晚报》当天的报道称,数百市民在第三百货商店排队抢购“上海”牌手表,更多没有买到的市民只能留下来写预购单。
获封“中国第一名表”
展馆里,挂着一幅老式上海牌手表的图片。这是周恩来总理戴过的手表。
“什么时候能戴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这曾是周恩来总理的期盼,当他听闻上海牌手表生产出来后,非常兴奋,很快就给自己买了一块。从此,这块上海牌手表就一直伴随周总理,直到他逝世。
展览现场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眼中最好的轿车是“红旗”牌;最好的国产手表就是“上海”牌了。周恩来总理不论什么场合都戴着那块手表,每当有人问及时,他都要夸上一番,“上海”牌手表因此名声大噪。“上海”牌手表也因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荣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名表”。
这位老先生还回忆说,周总理戴的这块手表在当时售价大概为120元,全国统一价。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要买一块100多元的手表得攒上半年多。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算得上是“高品位”一族了,当时有的年轻人甚至觉得,能拥有一块14钻的“上海”牌手表就不枉此生了。所以在那个年代,上海牌手表和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一起被称为结婚“四大件”。也正因为这样,上海牌手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
老牌子焕发第二春
80年代后,上海牌手表开始受到欧洲名表及日本电子表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牌手表似乎已经带着它的时代气息一同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今天,找准了发展方向的上海牌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一款堪称制作工艺世界一流的上海牌陀飞轮精品表。它精巧细致到无与伦比的外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它的价格也令人咋舌———10万元人民币。据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专为上海牌表50华诞制作的珍藏版手表全球限量发行50只,目前已被预订了10余只。据介绍,此前刚有一位马上就要返程的外地商人愿意用现金现场付款买下这只样表,遗憾的是,样表概不出售。来源:新闻午报 “1955-2005从时间上走来———上海牌手表50周年回顾展”昨天在上海市城市规划馆落下帷幕。从中国人自己试制的第一块细马机械手表,到当今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先进的陀飞轮精品表,“上海”牌这块响当当的老牌子,在向市民述说它5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全国老百姓都以戴上海牌手表、骑永久牌自行车、听红灯牌收音机为荣的年代。
第一只国产细马手表
展馆最内侧的一个展台内,静静地躺着一块微微发黄的老手表,表面上一行细细的字———“第一次试制样品”表明了它曾经的辉煌,这是1955年9月26日上海试制成功的第一只国产长三针细马手表。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是它那根跃动着的带有红色箭头的秒针,让人感觉到它活力依旧。
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家璋告诉记者,“马”是手表的“心脏”,“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当时的上海已经能制造粗马手表了,但是这种表比较容易磨损并导致走时不准。而“细马”是用钻石或者人造宝石制成的,更耐久。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受到一些国家的制裁和封锁,1955年,上海轻工系统调集了28个单位的58名能工巧匠,白手起家,用土办法试制成功第一只细马机械手表,拉开了民族手表制造业发展的序幕。
首次试销市民排队抢购 195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上海生产的手表有叫“和平”牌的,还有叫“东方红”牌的,1958年以后统一为“上海”牌。
1958年7月1日,上海牌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首次试销,60元一块。“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连续走36小时……”试销柜的展示牌上一一列举了手表的好处。《新民晚报》当天的报道称,数百市民在第三百货商店排队抢购“上海”牌手表,更多没有买到的市民只能留下来写预购单。
获封“中国第一名表”
展馆里,挂着一幅老式上海牌手表的图片。这是周恩来总理戴过的手表。
“什么时候能戴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这曾是周恩来总理的期盼,当他听闻上海牌手表生产出来后,非常兴奋,很快就给自己买了一块。从此,这块上海牌手表就一直伴随周总理,直到他逝世。
展览现场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眼中最好的轿车是“红旗”牌;最好的国产手表就是“上海”牌了。周恩来总理不论什么场合都戴着那块手表,每当有人问及时,他都要夸上一番,“上海”牌手表因此名声大噪。“上海”牌手表也因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荣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名表”。
这位老先生还回忆说,周总理戴的这块手表在当时售价大概为120元,全国统一价。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要买一块100多元的手表得攒上半年多。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算得上是“高品位”一族了,当时有的年轻人甚至觉得,能拥有一块14钻的“上海”牌手表就不枉此生了。所以在那个年代,上海牌手表和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一起被称为结婚“四大件”。也正因为这样,上海牌手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
老牌子焕发第二春
80年代后,上海牌手表开始受到欧洲名表及日本电子表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牌手表似乎已经带着它的时代气息一同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今天,找准了发展方向的上海牌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一款堪称制作工艺世界一流的上海牌陀飞轮精品表。它精巧细致到无与伦比的外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它的价格也令人咋舌———10万元人民币。据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专为上海牌表50华诞制作的珍藏版手表全球限量发行50只,目前已被预订了10余只。据介绍,此前刚有一位马上就要返程的外地商人愿意用现金现场付款买下这只样表,遗憾的是,样表概不出售。
全球限量发行的珍藏版手表牢牢地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这些新款“裸摆”表可一眼看到“心跳”
这些新款“裸摆”表可一眼看到“心跳”

这些新款“裸摆”表可一眼看到“心跳”

这块"上海"表陪伴了周总理近20年

第一只国产长三针细马表迎来了50岁生日

这些旧报纸记载了“上海”表的光辉岁月
周恩来总理讲究穿衣 佩戴国产手表(组图)
来源: 网易

周恩来总理生前戴的手表就是这种款式
1958年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午新闻”:第三百货今晨顾客盈门争买首批“上海”牌手表。
在展台上,一块发黄的老手表静静地躺着,表面上一行细细的字“第一次试制样品”表明了它曾经的辉煌,这是1955年9月上海试制成功的国内第一只细马手表。上海钟表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国璋说,这块细马表有一段故事。马是手表的心脏零件,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当时,上海已经能制造粗马手表了;而细马是用人造宝石制成的,更耐久。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受到一些国家的制裁和封锁,1955年,上海轻工系统调集28个单位的58名能工巧匠,试制成功第一只细马手表。
“什么时候能让我戴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这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期盼,当他听到上海牌手表生产出来了,高兴地买了一块,从此,这块上海牌手表一直伴随总理,直到他逝世。
周思来信奉并遵循“人靠衣装马靠鞍”的东方文明。
人靠衣装,周恩来必然要有各种“讲究”。我替他总结了4条:讲究选料,讲究款式,讲究穿衣保密性,讲究作衣的时机和理由。
首先谈谈在作衣置装的选料上有什么讲究?
一进城,周恩来就跟我谈话:“进城了,以后你就不要叫副官了,当行政秘书吧。”当时也没什么正式命令,总理谈了话,就从上到下都改称我何秘书,并负责总理的生活。
谈话后,总理交给我一项工作:“我参加活动多,仪容是否整洁,国内国外都注意;给你们提个要求,我的衣服一定要能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那时,北京裁缝手艺最好的大约就是“红都”了。五六十年代,只有外国使馆和中国高级官员才能在那里做衣服,用现在话讲,是中央首长做衣的“指定厂家”。
我陪总理来到“红都”,有关服务人员迎来,见到总理的激动喜悦自不必说,他们都知道总理的衣装关系中国人的形象,将各种高级衣料向总理介绍:“为满足出国人员需要,我们进口了一些英国呢料和澳大利亚毛料;各型各色比较齐全……”总理摇摇头:“不要进口的,要国产的。”服务员马上理解,向总理详细介绍国产衣料。总理向我们交待:“今后我做衣,无论毛料布料,必须用国产的。”总理仔细选择了衣料。他对衣料和颜色大致是这样选择的:首先选了上海产的法蓝绒,又选了青色粗呢毛料各做一身中山服。刚进城主要就是这件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当“礼服”,接见外宾和参加重要活动都是穿这件衣服。接着又选了蓝昧叽布做一套夹衣;又选了普通的斜纹布、平纹布作夏装。记得平纹布是灰色的,总理喜欢浅灰色,也是做成中山装。做内衣都是选择普通白市布,他不大喜欢穿棉毛衫,棉毛裤,都是用普通白布做成衬衣衬裤。
以后再为总理做衣,就是由我带人选料了。按照他的习惯,无须再请他过目。比如有了国产毛的确良后,我们曾用这种料为他做夏装。
我们还为总理做了两件大衣。一件是用灰色昧叽布做的夹大衣,春秋穿;一件是浅青色海军呢大衣,冬天穿。
总理从不戴帽子,无须我们去挑选制作。
总理喜欢穿普通单色的线袜子,有了尼龙袜子后,据说毛泽东不喜欢尼龙袜,仍然穿线袜子。总理接受了尼龙袜子,60年代开始穿尼龙袜。
总理喜欢穿黑布鞋和黑皮鞋。他外出活动多,走路快,要求鞋尽量合脚。我曾陪他去东安市场买鞋,围观群众很多,事后公安部门很紧张,怕安全出问题。总理不以为然,说:“那也得到群众中去嘛,进城了又不是进了禁闭室,那就危险了。”我插话:“人太多,影响秩序也是实情。以后还是我们给你买回来。”总理和我脚一般大,身材也差不多,鞋可以互相换着穿,汗衫和大衣有时他也穿我的。那次在东安市场没买到合适的鞋,总理又到同春和鞋店去选了选,还是没合适的。虽然是晚上,人仍然不少,认出了总理,围观造成混乱,怕影响营业秩序,总理就回来了。后来还是定做了一双皮鞋。并且特别关照:“要用国产牛皮。 总理佩戴的东西也都是国产货。小到手绢大到手表。
刚进城时,实行供给制。我国还不能生产手表,中办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香港买来手表,每人一块,给总理的那块是瑞士产的劳莱司自动表。总理欣赏一番那块表,发出一声感慨:“什么时候能让我戴上自己生产的手表呢?”上海首先使总理实现了愿望。记得总理听说上海生产出手表的消息后,无限欣喜,扬手遥指东南:“告诉他们,我买一块。按市场价买。我给他们做广告!”那时人们对广告的认识同现在远不能比,若是人们有现在的头脑和意识,总理给上海表作广告的举动,不知将被有头脑者做多少文章,产生多大的影响,带来多大的 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