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报道,日本大地震重创本国经济,亦波及珠三角港商。由于电子、钟表、汽车等行业制造商需要大量进口日本精细零件及部分原材料,但日本供应商已连锁出现断货情况,港商被迫不敢接订单,导致流失客户。
业内人士分析,港商内忧外患,今年营商环境将十分严峻。
目前,日本境内停电现象严重,当地供应商生产受限,同时交通瘫痪,原材料运输受阻,整个供应链几乎停滞。据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指出,近日日本供应商已无法答覆港商确切的供货日期,港商在存货不多的情况下,面对欧美客户的订单,只能一拖再拖,对前景十分忧心。
他形容,现时日本供应商最大的困难是停电、交通中断以及工人短缺,他以自己经营的钟表厂为例,生产钟表所需的核心零件、机芯、以及相关原材料均需要从日本进口,即使直接供应商生产未受影响,但供应商的配件供应厂家停产,就会掀起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港商的成品出货,对本港制造业带来极大损失。「若日本震后影响在一、二周内不能稳定下来,港商面对零配件不足,只能放弃订单,在最坏的情况下,全年可能损失20%订单」。
钟表业之外,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生产商亦正面临供应链断裂。有电脑制造商表示,包括电视、硬盘在内的电脑零部件高度依赖日本进口,尤其是锂电池供应主要靠日本供应商,但位于福岛县的两座锂电池工厂停工,将严重影响锂电池的供应。
港商内忧外患事实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珠三角近7 万港商命运多舛,一方面外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东动乱,直接冲击上半年出口货额;日本地震,又令产业链元气大伤,另一方面,虽然欧美订单回暖,但民工荒问题严重,营商成本倍增,营商环境可谓内忧外患。
刘展灏指出,东莞港资企业劳工缺口普遍为10%至30%,预计今年全年将有九成的企业面临劳工短缺问题。「2008 年金融海啸过后,东莞合计流失64万员工,去年至明年,将再有30 万员工流失。」他坦言,港商已与多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广西、湖南、安徽等)展开合作,但成效欠佳。
有东莞港商向本报反映,春节过后,逾半工人未返,不得不前往广西、江西、广东偏远农村招工,但当地工资水平都在千元以上,故无功而返;目前只有将月薪提高至1500 元以上,生产成本大增,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将有三成低增值港商遭淘汰。
(来源: 金融界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