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首批入园企业奠基暨开工仪式在公明办事处的钟表产业集聚基地举行,精瑞机芯、君斯达、伯尼共3家钟表企业成为首批入园者,其余企业均处在前期报批报建阶段。据悉,“中国四大名表”飞亚达、依波、天王、罗西尼均有意进驻该基地。
“打造成最好的基地之一”
据介绍,作为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基地之一的钟表产业集聚基地,是一座集钟表研发设计、配套生产、品牌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生态型、环保型、现代化产业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目前基础设施累计投资0.55亿元人民币。现已通过土地招拍挂引进依波、伯尼、君斯达、精瑞机芯、森丰镀膜、格雅、瑞辉共7家钟表企业。
据了解,精瑞机芯、君斯达、伯尼这3家钟表企业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亿多元。君斯达钟表基地项目占地12392平方米,拟投资5300万元,建设运动用仪表、秒表等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精瑞机芯钟表基地项目占地20825平方米,拟投资1亿元,建设“精瑞科技园”钟表及机芯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伯尼钟表基地项目占地6752平方米,拟投资5000万元,建设“伯尼大厦”,规划在未来5年内,依托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技术,重点研制高附加值的电波钟表、太阳能手表机芯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
出席开工仪式的深圳市副市长袁宝成说,经过多年发展,“深圳钟表”已在中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建立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就是希望其成为钟表产业向高端伸展、转型升级的基石,为中国钟表行业和深圳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新区能将其打造成最好的基地之一。
他表示,传统产业是深圳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钟表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发展,将继续为广大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更优惠的政策,帮助企业取得更大发展。
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表示,新区一直高度重视钟表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基地交通和综合配套,努力提供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来基地投资发展。这些企业的入园,将极大地提高钟表基地的综合实力,提升园区形象,成为新区招商引资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窗口”。今后,新区将一如既往地为钟表基地及广大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贴心的服务,大力引进钟表品牌企业进驻,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将为行业带来超50亿元工业增加值
据介绍,目前中国钟表进年出口贸易总额达40.23亿美元,占世界钟表贸易总额的7.8%。近年来,我国钟表进出口总额处于稳步增长中。深圳是全球最大的钟表制造基地,深圳的钟表产业是在全市传统产业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功的产业之一。目前,深圳钟表及配件的年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45%以上,全世界50%以上的钟表产品中,都有深圳制造的成分。除港台资本大量进入钟表产业外,国际上很多知名品牌的钟表厂商在深圳投资生产成品或加工部件、配件,如日本的“精工”和“西铁城”的表壳、表带和成表,均有在深圳进行生产,有多家瑞士品牌也在深圳开发配件供应商。
尽管钟表业被归类为传统产业,但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相关人士称,钟表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并具时尚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消费品,是可以改变和提升中国制造低端形象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钟表工业具有用材少、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发展的都市型产业和低碳制造业。
仅就钟表业低碳、低耗能的产业特点而言,与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目标是相符合的。而形成一个大型的钟表产业基地,也无疑有利于深圳整个钟表行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市钟表产业布局分散,协作不便。且因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导致部分企业开始外迁。另外,虽然钟表产业已成为深圳的优势产业,且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定地位,但优势主要集中在数量上,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钟表生产总量尽管占世界的70%,但由于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实际利润只占世界钟表业的10%左右。产业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中国钟表业由于规模有限,同瑞士、日本这些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经营网络上竞争实力雄厚的“航母”式企业集团相比,需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优化产业结构。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舜华透露,在不久的将来,钟表产业集聚基地还将有4家企业陆续动工建设。随着钟表集聚基地的新地块推出,将有更多的品牌钟表和全球钟表精英集中在这里发展。这些新项目的建成,将充分体现“深圳钟表”从制造向“品牌化、国际化、时尚化”的转型升级,预示着产业将迈上新的发展台阶;随着基地各个项目的逐步建成,将为行业带来超过5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
(来源: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