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原“天津手表厂”)于1955年成功试制“中国第一表”,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奠定雄厚技术基础和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自主知识产权”价值核心,发展成集机芯和成品表于一身,研发、生产、组装、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2010迁入天津空港经济区“海鸥工业园”,其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正在推进高端机械表发展并在制造中应用新材料、技术、工艺,逐步实现“与世界知名品牌同台竞技”的愿望。
中国第一只手表
1954年底,天津市轻工业局批准成立手表试制组(天津手表厂前身),当时,江正银、孙文俊、王慈民和张书文等四位工人师傅,凭着局里拨发的100元经费,在一间小屋里守着四台简陋的仪器日夜苦干, 3月24日下午5点45分,当最后一个零件装配完毕,四个工人聚拢在一起,为试制的手表上足发条——表针开始转动起来,手表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滴答’声……新制的手表,朴素大方,表盘上有‘中国制’三个金字,还有颗金星,金星下面标有‘十五钻’字样。当时的《天津工人日报》发表了题为“我国自制手表成功”的新闻报道,历史性地记载了那个奇迹创造的时刻。
1955年3月24日 “中国第一只手表”诞生后,时任国家领导人接到手表试制成功的报告后欣喜万分,更对其作出“手表要多生产一些,价格再降低一些”的重要指示,到1958年10月,已经形成批量规模生产,又因在其首创、试制的时间均在五一劳动节前,特命名为“五一表”。
繁华起处“平平淡淡才是真”
时间的车轮行进在21世纪,改制更名后的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自主知识产权“陀飞轮”系列顺利研发并成功推广;问表、双陀飞轮表、万年历表、乃至超复杂结构的“陀飞轮万年历三问表”的成功研制,为中国制表业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也实现着“国际制表业应有海鸥表的位置”这一宏伟蓝图。而后,海鸥表的目光转而投诸普罗大众,于是,一款“基础手表机芯”出现在世人面前——ST2130,时、分、秒指示,日历功能,薄型设计,尽管是机械结构,却如石英表般轻、薄。
复古是一种美德
二、三十岁,年轻挺拔,稳重利落,一款平稳运转的机械表勾勒出成熟而执着的轮廓,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盘、针、壳、带蚀刻着一个人的独有特征和魅力。古雅隽秀的表壳依然散发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味道,大拙至雅的阿拉伯数字及楔形刻度,铜质喷漆太阳纹打磨的金属色泽盘面,铭刻着“五一”表的标志……不同的是,他的内在,已然是符合国际标准且更适合国人的ST2130机芯。
在传统之上的创新,是复刻的精神所在。海鸥“五一”表这次选择在互联网上复出,通过淘宝商城官方旗舰店(seagull.tmall.com)进行网络订购,让如今带有轻奢品意味的机械表成为更多普通大众腕上的新玩物,这也是海鸥表作为经典国货品牌在新时代的又一创新壮举。
“五一表”不仅仅是种精神
“五一表”以其里程碑式的荣耀使这一精密机械计时产品成为生活必需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忆起前辈们动辄需要一年的积蓄、等上若干时日拿到属于自己份额的那张“条子”才有可能戴上一只“五一表”,当下我们的选择多了,而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迹还是能够读出,爱国、担当、激情、主人翁……那些精神依旧能在如“五一表”等国货精品的内核中迸发出来:拒绝平庸,感悟生命的惬意;复古的意味穿越无限遐想的空间,赋予个人主宰的独享空间。彼时,已然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未知的挑战,仿佛自在天地。

左起为孙文俊、江正银、王慈民、张书文。

老天津工人日报。
中国第一只产品化手表“五一表”。
五一表(中国第一只产品化手表)限量1000只“福”字复刻版。
(摘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