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 年加入伯爵(Piaget)后,Franck Touzeau 一步步晋升为伯爵腕表部门总监。在本次专访中,Franc k Touzeau 多次强调,技术才是当今顶级腕表的工艺之本,伯爵必须继续发挥及全面提升制表及珠宝工艺优势,方能更上层楼。
伯爵进行腕表设计时,如何将超薄技术融入表款中? Franck Touzeau :超薄技术在钟表设计领域是非常传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1957 年,伯爵首度发布自己研发的超薄机芯——9P,9P 机芯的厚度只有2 毫米,可以说,这是超薄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两年后,伯爵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在9P 基础上研发出12P 超薄机芯,再度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自动上链机芯。1959年到1990 年之间,伯爵一直在超薄腕表领域不断创新。秉承伯爵超薄机芯的核心思想,1990 年面世的430P 机芯仅2.1 毫米,又在当时的腕表界创造一项纪录。1959 年至今,伯爵一直保持着超薄腕表的世界领先纪录。在超薄腕表的设计和创作中,伯爵具有十足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历史上一直如此。
超薄机芯的未来走向是否会加入其他复杂功能? Franck Touzeau :伯爵一直致力于超薄机芯的研发,但我们的宗旨并非只追求越薄越好,伯爵的腕表设计一定是华美高贵的,再者,戴在手腕上一定要非常舒适。与其他腕表品牌不同,有些品牌可能具有复杂的功能,但因其厚度戴在手腕上可能不那么舒适,伯爵则特别重视佩戴的舒适度。对我们而言,超薄、美感、高贵和舒适度缺一不可,这正是伯爵的核心概念。伯爵之前就曾将制作超薄机芯的专业技术运用在复杂功能的机芯上,600P 长方形陀飞轮机芯的厚度仅有3.5 毫米;880P 机芯具备飞返计时功能及两地时间显示,机芯厚度也只有5.65 毫米;855P 机芯则将万年历功能及双时区显示结合在一起,厚度也只有5.6 毫米。今年,伯爵发布全新的Emperador Coussin 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厚度仅为10.4 毫米,再次刷新全球最纤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的新纪录。
伯爵历史上最成功的表款是哪一个? Franck Touzeau :Polo 和Emperador 是伯爵最畅销的两大系列,不过Polo 系列的意义更特殊一些。1970 年代,伯爵家族的第四代传人Mr.Yves G. Piaget 是马球运动的忠实爱好者,他将Polo 表推向全世界,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马球界及名人界取得非凡的成功,可以说,他是凭借其个人魅力和对马球的热爱,将这款表推向了全世界。也正是从Polo系列表款开始,全世界认识了伯爵品牌。
伯爵Limelight Twice 摘得2009 年日内瓦最佳女装表桂冠,你如何看待? Franck Touzeau :我们当然很高兴获得这个奖项,珠宝腕表也一直是伯爵非常擅长的领域。伯爵从来不复制模仿别人的现有模式,而是致力于开发自己新的东西,以新的创意打动人心。伯爵每出一个新的系列,都会力求超薄。而在珠宝腕表领域的开发上,伯爵也从来不和别人一样,一定是创新的、与众不同的。获奖的这款Limelight Twice 腕表可双面佩戴,“正面”的表壳外圈镶有一列美钻,“背面”也密镶由小至大排列的钻石,营造出太阳放射般的效果。这款表不但华美高贵,佩戴起来也十分舒适。日内瓦钟表大赏的这个奖项,是对伯爵企业品牌最大的认可,这说明我们多年来的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在机芯和其他工艺细节上,伯爵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Franck Touzeau :伯爵在最近10 年间,推出了30 多款不同型号的自制机芯,远远高于其他品牌,而且伯爵近年所发表的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化,最主要的就是凭借我们丰沛的机芯资源。另外,市面上很少有伯爵样式的仿表,因为无论从设计上,还是抛光等细节工艺上,要模仿我们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大,对仿冒者来说很不值得。其实我们在设计表款时就会考虑得很全面,力求把技术细节等做到最极致,让别人难以模仿。
瑞士一直占据钟表行业的主导地位,其他国家虽然也在努力,但一直没形成能和瑞士直接抗衡的力量,原因是什么? Franck Touzeau :我想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就是发展的时间,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高端的腕表品牌都有至少上百年的历史,腕表技术不是一朝一日能够达成的。伯爵从1874 年开始机芯制作,但直到1943年才有能力创立自己的品牌,所以投入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许在亚洲市场,比如像中国、日本等,10 年或者50 年后,可以有厂商制作出惊人的手表部件,或者出现享有世界盛名的品牌。第二个原因是研发的投入,瑞士高端品牌在技术研发上确实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可能是其他国家没有注意到的。伯爵腕表部门总监Franck Touzeau。
(来源:魔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