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2日上午,上海手表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中国钟表协会、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上海工博馆筹备领导以及钟表收藏界人士、外国钟表爱好者等参加了开馆仪式。
中国钟表协会张宏光理事长在开馆仪式上致词中指出:上海手表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是对中国钟表工业70余年发展史的梳理,更是对一代代匠人精神的致敬。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块手表,都是上海乃至中国钟表工业的缩影。它们见证了中国手表工业初创时期、规模建设、改革开放初期“三转一响”的民生记忆,也记录了上海牌、钻石牌、宝石花等本土品牌的兴衰与重生。今天,我们以博物馆为平台,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重新呈现给世界,正是为了让更多人读懂中国钟表的“时间密码”。
钟表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科学与艺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体。上海手表博物馆的展品中,展示了中国老一辈制表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机心制作与创新一线,用双手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迄今为止中国钟表行业约有30多家各类钟表博物馆,对推广传播钟表文化、品牌宣传、推动企业文化与产品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社会普及钟表知识、青少年科普作出了贡献。
当前,中国钟表行业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国际品牌的竞争压力,又要把握智能穿戴、国潮复兴的新机遇。我衷心希望上海手表博物馆,深化研究国表历史,联合高校与文史机构,挖掘文献与口述史,完善中国钟表工业的学术体系;跨界融合:借助展览的公众参与模式,通过数字技术、文创开发,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开展国际交流与对话:与瑞士拉绍德封国际顶尖博物馆等国际顶尖博物馆合作,借展交流,向世界委婉地讲述中国钟表的独特故事。
中国钟表协会始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我们贯彻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钟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让文化引领钟表,让钟表弘扬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国钟表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配件上的有效突破,帮助企业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推动企业提升原创设计能力,支持企业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搭建行业平台:联合业届内外30余家钟表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机构,挖掘更多历史文献与设计蓝图,为行业提供智库支持;培育人才梯队:通过已有的钟表设计大赛、维修技能竞赛等平台,发掘青年才俊,传承匠人技艺;推动政策落地:争取税收优惠与技改资金,助力钟表企业破局。上海手表博物馆的开幕,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携手,在历史中汲取经验与精神财富,满怀热爱开拓创新拥抱未来!共同书写中国从“钟表大国”迈向“钟表强国”的新篇章!
开馆仪式后,中国钟表协会、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上海工博馆筹备领导以及钟表收藏界人士进行中国钟表文史学术研究座谈会。其间行业领导和嘉宾展开了对话交流探讨中国钟表的历史文化及行业的愿景。
中国钟表协会收藏委国表工作组组长李伟介绍了上海手表厂608军工车间的历史资料的研究报告,分析说明当年中国钟表前辈们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座谈会后中国钟表协会收藏委国表工作组组长李伟代表中国协会收藏委向上海手表博物馆捐赠了1961年10月试制的017脉冲计数仪。在与会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Daniel陈聃成为上海手表博物馆文史研究院第三位院士。
2025年3月23日召开深资国产手表收藏家座谈会。2025年.3月24日Dirk H. Rommeswinkel罗德基(德国)成为上海手表博物馆高级收藏家俱乐部成员。三天三场活动结束后,上海手表博物馆于2025年3月24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上海手表博物馆开馆日,为纪念1955年3月24日中国第一只自主研发的手表诞生日。致敬70年来为中国钟表做出奉献的前辈们。
来源:中国钟表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