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所谓国内(地区)市场、国际市场的界限已经淡化,各国的“国内市场”实质上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因此,品牌国际化应该成为中国手表产业、也应是亚洲手表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只造低档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进入21世纪,中国研发的高档复杂结构机械手表,在世界级的展会上不断推出。 2008年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博览会上,中国的手表企业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双陀飞轮表”、“三问表”、“万年历表”和“陀飞轮女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高端复杂结构产品并初具成就,代表了中国手表工业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只能制造低档表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手表工业逐渐具备了向高端复杂机械表进军、挑战世界手表制造经典技术的实力。同时,我们非常钦佩日本同仁,在光动能、多功能石英表和机械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支撑中国手表品牌的发展
中国的企业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视角上看自身的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海鸥手表集团提出“瞄准瑞士的水平”,就是要敢想敢做,励志问鼎世界的高端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第一要科学决策,第二是要科技创新,以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手表工业,发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5年3月24日,“中国第一只手表”在天津问世。此后,中国的手表工业迅速崛起,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内对手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是,在中国短缺经济时期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满足的是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不是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限制了手表技术的发展。中国手表产业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陷入困境。
企业生存艰难,说到底就是没有核心技术,不能适应市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海鸥手表集团认准机械手表制造是自身的优势。从1998年开始,加大科技投入,把自主创新视为品牌的生命和灵魂。发展至今已形成12大系列机芯,100多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过90%。其中,海鸥“双陀飞轮表”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海鸥还向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品牌提供机芯,海鸥品牌手表也呈现快速发展。这些发展凝结着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核心技术支撑了产品、支撑了海鸥品牌战略的进展。现在,中国钟表产业已经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技术、与世界钟表强国同台竞技”作为目标,推动技术发展和质量提升。
国际市场需求潜力,为中国手表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据中国钟表协会及相关单位提供资料:目前每年国际市场对高档机械手表需求大约2500万只。瑞士、德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高档机械表年产约1350万只,市场缺口大约1100万只。这为中国和亚洲的手表工业向中高档进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国际上关于高档、精品机械手表的鉴赏、收藏价值理念的融入,机械手表已成为彰显个性和文化的高档消费品。
向“国际知名品牌”迈进,成为海鸥手表集团的目标
走向国际市场,海鸥集团正在实施一个长远的品牌战略,打造“国内第一、国际知名品牌”。中国的手表产业有研发实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机芯核心技术的支撑,有五十余年的文化、技术和人才积淀,成为“国际品牌”不再是遥不可及,并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以天津海鸥手表集团为例:企业坚信“奋斗出成果”,将“海鸥”手表品牌传承发展;坚信国际表坛应有“海鸥”手表品牌的位置。目前,“海鸥”手表在瑞士、香港、日本均有销售。从2006年开始,海鸥手表进入瑞士市场。截至目前,已在苏黎世、日内瓦、卢塞恩、巴塞尔等地销售“海鸥”手表。所选商店均为经营中高档名表的精品店。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开辟海鸥表专卖店,是“海鸥”向高层面发展、不断稳固并强化自身市场地位的尝试,也标志着海鸥的品牌战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海鸥手表集团正在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特别希望与亚洲同仁共同打造国际化的“海鸥”手表品牌。争取在3年内,海鸥表进入标志为“国际品牌”的巴塞尔2号展馆;5年内,进入标志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巴塞尔1号展馆。海鸥手表集团非常珍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珍重向发达国家学习的机会。
瑞士的设计、制造理念,日本对质量的苛求、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都是中国手表制造业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此,请允许我表达一个愿望:海鸥集团非常希望与中国国内及亚洲的钟表界同行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学术、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进行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的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各国的手表品牌相“国际品牌”发展。
(本文根据中国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德明先生于“第十七届亚洲钟表工商促进研讨会”发言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