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知名的钟表制造商,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天行者”手表机芯的研制工作。在历经反复测试,并不断调整、改善和创新加工艺后,这枚机芯最终成功伴随中国航天员一同完成了太空行走。在对于倪海明先生(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专访中他与我们一同回顾了机芯研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后,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佩戴的航天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对中国制表业来说,这是从无到有的大事了。
是的。事实也正是这样。载人航天、太空行走,以前是美俄等几个发达国家能做的事情,现在我国也实现了飞天梦想。而航天员出舱时佩戴的航天表,以前也是国外极少数手表制造商展示技能的舞台,而今中国制造的手表出手不凡,一举成功。可以说,这款由深圳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面策划与总体设计,由我们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来承担机芯研制的航天表,是一款强强联手,通力合作攻坚克难的作品,它充分显示出国内机械表制造业几十年来的功力并打破了国外极少数品牌一统航天表的局面。

听说在“神七”没有发射衬的时候.由于涉及到舱外航天服表的特殊性,因此,对于这块手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屏蔽”,现在是不是可以就机芯方面作一定程度的解密?
这一段时间以来,业内和广大钟表爱好者,航天爱好者,也包括媒体,都十分关心这款航天表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情况,现在我们可以就机芯的一些特殊性方面作重点介绍。由于航天员要将这款手表佩戴在航天服外进行太空行走,因此它除了走时精度要达到很高的要求以外,还要经得起太空高能辐射、极大温差等多种太空环境的考验。从机芯功能上来讲,除了正常计时、分、秒外,它还必须具备分时段计时、分、秒的功能。围绕太空行走任务,它也要满足这次执行太空任务的飞船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而手表计分按此绕行周期走满两周的要求,也就是计分针每走满一圈为45钟。此外还需具有让航天员与地面时间概念保持一致性的AM/PM指示的设计。这些就是这块表的特殊要求。
这款航天表确实有它的特殊性。那么,我门在机芯研制上采取了哪些创新方法?

为了完成航天表机芯高难度,高标准的研制任务,我们公司以机械表设计制造人才、设备、工艺、经验和有力的管理为依托,配备了由设计、检测、分析等不同岗位专家组成航天表项目研制组,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的研发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从材料、工艺、金属热处理等万面,进行了几百次不同项目的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数据,目的就是满足航天表的要求,使机芯的研制水平不断提升,从而逐步走向成功。为了保证极大温差情况下的机芯质量稳定,公司在经过反复测试后,不断调整、改善、创新加工工艺。比如采用压筋工艺加工技术,解决了机芯中特殊簧片在大空环境中易发生断裂的难题。再比如我们采用了特殊时效处理技术,以减少机芯夹板类零件在极大温差下的变形。此外,我们还针对极大温差环境,进行机芯装配间隙的优化处理等等,为此公司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同时,为确保机芯的走时稳定、功能可靠公司采用了装配——磨合——再装配这种多次装配方法,使机芯达到了高水平、高标准的总体要求。当然,还有特殊润滑处理的极大温差试验等工作。这一切,让我们公司积累了高能级特种表机芯研发的经验,为今后产品向更高、更广层面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机芯研发成功之后,我们今后还有哪些设想?
舱外航天表机芯的成功和今后设想可以归结为四个字,那就是起点、高点。具体来说中国机械表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集中体现的是一大社会效益,也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新起点。我们会以此为基础,运用高科技力量,提炼核心技术,打造知识产权,推进国内机械表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不断推出特殊环境下用的特种表,如登山表、极地表、登月表等。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是我们努力攀登的高点。打个比方来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即将展开的又一次“飞天”。
(来源:《时尚时间》 撰文、责任编辑/王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