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的销售科长
拥有一块上海手表二厂生产的"宝石花"牌手表,曾经是许多老上海的儿时梦,那个时候,或许谁都不会想到,宝石花的销售科长会去守摊卖表,孤独延续着这块表的故事。
胶州路343号,上海手表二厂总厂厂房,门口没有挂牌,只有"手表特卖"的简易广告板或许能让人注意到门房间位置上的这个小摊,还有老叶,宝石花仅存的销售科长。老叶的全名叫叶永明,名片上的职务是"总经理",但几乎每天,老叶都是一个人守着这个窄小的"营业部",和"宝石花"苦等买表人。
(叶永明 上海手表二厂销售部总经理:又是销售员 也是杂务工 什么都做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紧俏的"宝石花"牌手表,就在这里生产,鼎盛时期日产1万只。老叶说他没想到,当初的高产会变成今天的库存,如今的宝石花,和其他一些上海老牌手表,被摆在两个小柜台里,标着60、80、100元的价位。天好的时候,也能等来不少老上海,大家一起讨价还价。
(实况:我现在这个价钱是卖到30年前的价钱了 30年前也是卖120块 甚至卖125块 我现在也只卖到120块)
老叶最开心的,就是等到和"宝石花"有缘的人。陈先生夫妇偶尔得知这个小摊位,特意赶来买走十几块表,为的是纪念一段青春年少、却物资短缺的岁月,也为了弥补结婚也没有买到一块表的遗憾。老叶后来说,碰到这些老上海,就像遇见知音。
(陈先生 买表人:蛮可惜的 没了 上海制造业现在很多名牌都没了 真的很可惜)
老叶心里也有惋惜,但更多的是失落。1990年,老叶从上海手表二厂保卫科调入销售科,1992年升任销售科长,恰好踩到宝石花辉煌的尾巴。
(叶永明 上海手表二厂销售部总经理:那个时候我们的售款 一个月是在1000万 1990年的时候,我们的销售业务员是32个 我们整个销售科的人员将近50个)
1992年最畅销国产产品金桥奖、1995年上海名牌产品,老叶留着宝石花所有五、六十张的证书奖状,这份奖卷目录,记录着宝石花牌手表从80年代至90年代,各个部门授予的荣誉,但所有的辉煌记忆停留在了1998年。那几年,宝石花等国产手表的市场份额被大量涌入的国外电子名表侵吞蚕食。
(叶永明 上海手表二厂销售部总经理:2000年以后 这个市场更加萎缩了 基本上是电子表的天下 机械表基本上是一败涂地 我们只能把机械表收起来 放在仓库里 等待时机)
一等就等了近10年,属于宝石花的时机似乎没再回来。机械表在1998年时,基本停止了生产,宝石花从一线城市撤到了二、三线城市,从商场全部转入了大卖场,月销量从1000万变成十几万。如今,总厂的机器已经变卖,厂房租给了5家公司,营业部只在走廊上占据了一个角落,孤独地坚守,但坚守也改变不了宝石花的落寞退出。
(市民:上海一些老牌的手表 像宝石花 上海牌 你有听说过吗/没有听说过)
(市民:应该是像我们父母这个年代的人用的 不是我们现在用的)
(叶永明 上海手表二厂销售部总经理:有好多销售业务员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一个一个都叫他们回去了 从这一点来说 我心里很不是味道)
老叶口中的营业部几乎裸露在街口,冬天吹风,夏天日晒;58岁的老叶说自己是最后的收摊销售科长,而仓库里的库存表或许到他退休也卖不完。老叶日复一日地卖表,但老叶也会苦闷,宝石花还会再等来时机吗?
宝石花手表究竟是怎样日渐没落的?曾经是上海轻工制造一面旗帜的上海手表业是否还能凤凰涅槃,重振往昔的辉煌?明天的新闻透视,我们继续探讨这个话题。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
(二)老牌子的出路
昨天的新闻透视,我们报道了宝石花手表销售科长,守摊卖表的故事,感受了这块老牌手表的辉煌和没落。而事实上,在国际名表的冲击下,老牌的上海手表早已丧失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被边缘化。那么现在,上海产手表是否在改变策略,寻找出路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上海手表厂的上海牌手表,上海手表二厂的宝石花牌手表,还有上海手表四厂的钻石牌手表,曾经,这些老牌子,是上海手表的代名词。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他们的战场一一沦陷。宝石花、钻石牌早已从大商场中匿迹,而上海牌等一些国产品牌即使仍在商场开设柜台,也被置于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地下室。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牌子是属于上个时代的面孔。
(市民:上海有些老牌手表 像宝石花 你听说过吗 没有听说过)
(市民:你看他(老牌国产手表)有做什么广告吗 另外一方面 好象只有从父母的抽屉里才能看到一些老款的款式)
老牌子的没落,有体制的原因,也因为国外石英表的涌入,使市场出现了可以取代机械表的产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故步自封,不思变化,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明确定位,在产品款式、功能改变上都缺乏创新思路。
(倪海明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像上海牌 卖了几十年还是这个几十年的东西 没有大的进展 就是圆头白脸 三根针 最多做到自动表 还没做好)
(叶永明 上海手表二厂销售部总经理:(以前)半钢的宝石花90块钱 我可以买10瓶茅台酒 现在一瓶茅台酒要换我10几个表都不止)
(李杰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 执行主任:宝石花今天在地摊上去卖 哪怕全都卖光了 它都不能唤起人们真正的行动 去推进民族品牌)
痛定思痛。1999年,上海手表厂引入民营资本,重组成立了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从"为世界中低档机械表造机芯"起步,逐步提高机芯技术含量。2005年,公司终于成功研发出代表手表制造业最高技术的陀飞轮机芯。
(倪海明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瑞士人感到很惊讶 哇 不得了 中国人也能造陀飞轮 因为当时陀飞轮这个技术就是瑞士专有的 他们是一统天下的)
有了技术支撑,上海钟表有限公司制订了先力推上海牌的营销战略。在前不久的轻工展会上,一块标价15万的"上海牌"轨道式双陀飞轮手表让人眼前一亮,不但款式大气时尚,它所蕴涵的技术,更是突破了瑞士手表12小时自转一次的记录,达到每小时自转一次,使手表的误差大大降低。系列高价表的推出,就是为了推高上海牌品牌的含金量。
(倪海明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来说 我们可能还要建立两个专卖店 在上海 进一步推高这个品牌)
然而,技术毕竟不能和品质直接划上等号。很多市民觉得,目前手表作为一种计时工具的功能大大降低,已更多的是一种时尚配饰,品质象征,因此老牌手表的款式和功能是否该更多样化,更适合各种场合的需求?品牌研究专家指出,任何一款国外名表,背后必然有其特有的文化和故事,国产手表品牌目前急需做的,就是通过现代营销手段,延续品牌的文化内涵。
(李杰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 执行主任:比如说OMEGA也好 比如说豪雅表也好 怎么样在F1赛事 怎么样在宇航员手上 怎么样在奥运会他们的活动中 怎么样通过新闻的传播 合适的渠道来和他的定位相匹配)
专家还表示,上海手表业其实还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那就是大量风险投资、私募基金进入中国,并且对传统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手表老品牌来说,植根新兴市场,嫁接国外资本,或许能走上一条快车道。
拥有机械表生产50年历史的上海手表业如今又迎来了契机,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正重新建立对机械表的认识和喜好。如何重塑品牌形象,找到让消费者接受并推崇上海手表的特点和历史,或许将是上海手表收复失地,比肩国际名牌的一条捷径。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新闻透视。
新闻综合频道 2008年1月13日18点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