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高董事长组织今天的会议,讨论如何弘扬钟表文化。实际上这个题目我十几年前就想做,但由于没有这个能力,今天恰逢这个机遇,我也就讲两句。我们的梁榕先生和张理事长也谈了自己的感受,我也简单的谈几句。我这里有稿子,稿子的题目是《做钟表品牌的建设者和传承者》,下面我想说说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我们钟表博物馆是去年开业的,开业期间要我写一句话,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每时每刻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前进,那就是时间的计量。我们人类史已经有两百多万年,那个时候没有工业品,没有粮食没有衣服,但是人们知道时间,太阳出来了那就是早晨,落下去是晚上。刚才张理事长也谈到世界上钟表历史分为几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干影测,用影子来计量时间,我们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在中国,叫陶氏观象台,比欧洲的早了600多年,它是利用几根大柱子,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我们的老祖宗在使用计量时间比欧洲都要早,所以我说时间每时每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往前走,而且与时俱进,没有一样东西是这样的,不信你数数。
现在好多工业产品都最后都没有了,今天打火机替代了火柴,数码相机代替了胶片,慢慢都有一个过程。这是我在2010年钟表文化博物馆开馆时写的一句话,那么今天尊品钟行开业时高董又要我写一句话,这句话我根据别人的话来改编的,去年我在杭州的表的零售商大会上,有人提出一句话,“穷人玩车,富人腕表”,我回来感觉这句话不好,我今天上午就改造了一下,我是这么改造的:富人玩车,名人玩表,贵人玩钟!今天我连“玩钟”都谈了,最高层次是摆弄钟的,第二是摆弄表的,第三是摆弄车的。这是我说的,可能有人会来骂我,骂我就骂我,我这个人还是挺硬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两句话,也是我对钟表的感触感受。
那么第二个,我想说一下钟和表的差别,其实前面梁先生讲得我非常赞同,为什么中国的钟没有搞起来,主要是你刚才讲的两个问题,我感受太深了,我做钟表业三十多年了,感受太深了,北极星起家业主要是靠钟起家的。我想讲讲钟和表的差距,现在在商场里看到的琳琅满目的手表,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瑞士为代表制作的,一部分以中国为代表制作的。钟也是一样,有以国内为代表的,有以德国、意大利、法国为代表的。我讲的钟和表的差别主要是讲中国的钟和表与世界的钟和表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个题目在2007年北京一个机械钟研讨会时说过,我说过一句话,谈表的问题,我说中国的表和瑞士的表个人认为最少还有30年的差距,为什么?理由三个,第一,中国真正的理论人才现在没有。我说的话有些人可能不爱听,我们现在计算和理论依据依然是50年代苏联的模式,由于我们的材料、工艺、设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还在沿用老办法。理论界为什么没人呢,还有一个,以前中国有两所大学,一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是清大,这两所大学是专门培训中国钟表理论界人才,清大大早不干了,哈尔冰工业大学是停了一年,最近恢复起来了,但是国内有他的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但是与和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很不一样。中国钟表理论界的人才严重的缺失,特别是高等级的理论人才。为什么我们会以仿为主呢,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是第一个差距。第二个差距性质要远远大于第一个差距,就是材料研究的落伍,瑞士表、德国钟这两个国家对材料的研究,都投入很大的人力,把所有的材料,分类都分得很细,我们国家有吗?除了挣钱的行业能搞一些研究,桥梁的、军用的、建筑的,特种材料没有搞这个研究的,所以我们现在买材料都很难,做钟表的都知道。第二点呢,由于我们钟表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所以很难培养高水平的材料研究人员,而恰恰相反瑞士德国,特别是瑞士表,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材料研究人才,你像瑞士,它研究无润滑,用了18年时间,研究地心引力产生磁场对手表的影响,人家也研究几年,现在也没什么大问题了,硅材料使用,我们自己用三十年也不行,而且可能越走越远。第三个差别,我们员工包括个企业领导,以前主要是以量为主,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你卖一块,我卖一块三,怎么办呢,过去干一个,现在一天干两个,打到最后谁都没占便宜,都死掉了,那么原本理念是,能少一下别多一下,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导致我们的产品有问题。那么钟的差距也存在这三方面的差距, 但是钟的差距这几年也在大大地缩小,因为钟和表不大一样,它存在差别,这边我们在钟方面也做了很多文章, 差别于德国越来越小,现在作为北极星的钟来讲整个钟品种数量和规模,远远越过德国赫穆勒,肯尼亚,他们每年都过来看,三年前他就喊我,你硬超过我,实际上我告诉你们,我们没超过他, 我们只是感觉超过了他,我们过去好多时候是在仿人家,但是仿也有仿的好处,因为我们有这个条件,一看就知道你们这个地方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这个地方好好改改,超过你们,仿创结合嘛。每次过来看他们都深有体会,你们速度很快,他们感觉压力很大,这钟的差距是在缩小了。我们北极星在最近十二五规划中,三到五年时间,钟要全面赶超德国,我们现数样子各式各样比他的多得多,但细节上还有很多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计划是三到五年要赶上,所以目前钟和表差距来讲,在我讲表是很大,钟是在缩小。这是我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如同行有不同见解 我们可以再去辩论。仅是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下面我们把北极星说一下,北极星是老企业了经营时间96岁,北极星的特点是,所有的钟表门类它都有,手表有机械的,石英的,从机芯制作到外观,钟:机械钟,石英钟.我们的一个钟表研究所主要是特种钟表研究,像我们机场,码头,轻轨,地铁,高铁的时间系统,大多数都是北极星来做的,钟表门类的东西北极星把他所有都涵盖了。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发展两个东西,一个是机械钟,我们干了八十多年了,是有两种机芯,老一辈都知道,只有15天和31天的机芯,那么这几年我们开发了很多很多的机芯,市场也刚刚推广,为什么当时的出来,所以个人我也担心,因为这机芯用了三十年开发出来,干一个机械产品,表也好钟也好,在生产线上不打磨三五年,你不能这产品不大出问题,所以我不敢大张旗鼓推广,现在推广恰是时候,大多数问题都解决了,只有个别问题还是存在。第二点我们主要是特种钟的研究,这一块我们过去做的仅仅是用来显示时间,主要性能是做接收信号,有母钟传送到各个子钟,全都是一摸一样的,时间同步。现在我们开始转移了,把时间同步系统转移到其他行业领域当中去,比方说高铁,发车,前面晚点,后面延误,都用时间同步系统来控制,国外消防,从接警到出发到灭火完了都有记录,回去都有时间记录可查的,我们现在也在往这个方面走,其他的特种行业我们也在做。我们的情况也做个简单的介绍,我们现在发力的主要是两个,重点的是机械钟,必须做中国的老大,做世界的领军人,我们的未来。第二个是我们的时间同步系统,那么我们的表才刚刚起步,算是中等的,我们的设备比较完整,但是我们与国际的差距在加大,这一块我们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做。这是对我们北极星的简单的介绍。
再一个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钟表文化博物馆,烟台的钟表文化博物馆说来时间很久了。2003年做这个钟表文化博物馆在烟台山上,收集了很少的产品,主要是北极星的钟表和历史。那么这次我们做呢,主要是七大部分,重点是对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挖掘和梳理,把它们整个严格做出来,有些钟表同业去看了之后感叹:我做了钟表那么多年还不知道钟表的历史那么复杂,这么悠久,这么多的奥妙在里面。这个博物馆得于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在烟台海边最好的地方,给了我们3000多平方的房子,也是100多年的房子,我们利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光里面的布局投资,花了1000多万。我们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准备了十年了,包括收集史料,收集史料最麻烦,我们很多同事到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阅览室,带上干粮、水,一查就是一个礼拜,十几年时间。第二个是具有里程碑是的产品,我们馆基本上都齐。从去年十月一日开馆以后,反映效果是非常好,梁先生有看过,样式比较多,当然后面我们还有二期三期。为什么我要做这个,就是要弘扬钟表文化,有好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不懂这个东西。有些年轻人会跟我讲,我现在有手机就行了。我说你现在还年轻,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来开这样的会议,你还拿出手机来看时间,能行吗?你登不上大雅之堂。还有好多年轻人怕什么?送钟。皇帝最喜欢送钟,这个钟怎么个由来呢?它不是我们现在计时的钟,它是以前用来敲的钟,这个钟之前是用来辟邪用的,是个吉祥之物。后来的我们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clock。就是这个钟皇帝也喜欢,我们的利玛窦先生,他是传教士,他就第一个敢把西洋钟送给皇帝,皇帝最喜欢。康熙结婚时节,就用了四台高达一两米的钟做陪嫁,哪个皇帝不喜欢钟?我为什么敢说贵人玩钟,过去家里有钟的人,哪个不是达官贵族?民间有几个,民间有是后来才有,是二三十年代才有,只有地主资本家才有,一般人没有。说“送钟”不好就是愚昧无知没有文化的表现,就讨个口彩。给你个8你就发了吗?一个大亨一个送钟就把你送走了吗?这个话题需要大家一起来纠正它,我们作为钟表人应该驳斥这个观点。博物馆的第一部分主要讲的都是我国古代计时仪器的历史,第二部分关于工业化革命以后,我们落伍了,主要是西洋钟表的一些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中国钟表业的奋进和崛起,里面几乎当时中国钟表的第一我们博物馆都有,张遐龄老先生自己捐了11组,都是中国的第一。后面的几部分主要是世界的石英钟表,科技钟表,包括钟表的未来。后面我们会做二期三期,包括互动区,你可以亲自装配个性表。包括后面搞的拍卖、收藏、鉴定,都要做起来。我就想利用博物馆更好地传播钟表文化。我特别赞同梁先生讲的,钟表特别是种是非常有市场的,因为它是有历史文化的。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懂这些东西,没有研究,研究完以后你会上瘾。
非常感谢高董事长提供这个个机会,讲得不到的地方多多包涵,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中国钟表网